1990年,我放弃当老师当了兵,进入部队后接手“帐篷小学”当校长

【主人公为周真国同志,全文以第一人称记述】 我小时候一直有个梦想,就是长大后能穿上那套帅气的绿色军装。 初中时,我写了篇题为《我梦想成为军人》的作文,没想到竟然拿到了地区比赛的第一名。 1989年夏天7月份,我完成了贵州安顺师范学校的学业,然后就回到了我打小上学的地方,打鼓小学,开始当起了老师。 那时候,我没能当上兵,心里确实挺失落的,不过对当老师这事儿,我倒也没反感。我心想,既然已经站到了讲台上,那就得好好干,做出点成绩来。 第二年,我负责的那个毕业班,成绩好得破了学校的纪录。时间一天天过去...


【主人公为周真国同志,全文以第一人称记述】

我小时候一直有个梦想,就是长大后能穿上那套帅气的绿色军装。

初中时,我写了篇题为《我梦想成为军人》的作文,没想到竟然拿到了地区比赛的第一名。

1989年夏天7月份,我完成了贵州安顺师范学校的学业,然后就回到了我打小上学的地方,打鼓小学,开始当起了老师。

那时候,我没能当上兵,心里确实挺失落的,不过对当老师这事儿,我倒也没反感。我心想,既然已经站到了讲台上,那就得好好干,做出点成绩来。

第二年,我负责的那个毕业班,成绩好得破了学校的纪录。时间一天天过去,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教书这行当,不过,心里头对军营的那份憧憬,还是一点没少。

1990年10月份,我翻着课本,里头讲的都是军队的事儿,配有好多图片。我当时心里头那个激动啊,再也憋不住了。

然后,我就做了个让全家人都觉得我肯定是脑子坏掉的决定,那就是去参军。

那天,我悄悄溜去人武部报了名,还参加了体检。后来,入伍通知书直接送到了家里,家里人一看,都纷纷数落我,说我怎么这么糊涂,有份安稳工作不要,偏要去当兵。

尽管如此,我爸妈最后还是没能说服我,只好依了我。

我牢牢记着,爸妈送我到车站,那时候他们眼里全是泪水,湿漉漉的。

我真是走运,作为一个刚入伍的“菜鸟”,居然能来到老山脚下的八里河东山,加入那个得过“钢七连”荣誉的英雄部队。

我个子比较矮,身体也不太好,在新兵摸底测试那会儿,单杠勉强能拉一个,双杠则是一个都上不去,5公里的越野跑,我才跑到一半就累得不行,直接趴地上了。

刚到部队那会儿,我满心想着要大干一场,做出点成绩来。可没想到,一开始就出师不利,搞得挺糟糕的。

但是,我明白,训练场就是战士的真正试炼地。想要在军营里站稳脚跟,就得在训练场上拿出让人满意的成绩。

以后,每当我练习一个新动作,我都会主动找班长,诚恳地问他该怎么做。

我每天都会比别的新兵早起半个小时,赶紧忙活起来。晚上呢,我会在睡觉前一个小时多吃点儿,然后加练一下。

经过不断努力和拼命练习,新兵集训的最后考试,我竟然考了585分的高分,成了第一名。

下连队以后,我一边慢慢增加训练强度,一边还得挤时间出来看书,写写自己的感受和领悟。

1991年那会儿,我作为连里唯一一个新兵去参加团里搞的军事技能大比拼。在各个比赛环节里,我都拼尽全力,成绩都挺不错的,算是给咱连队长了脸。

就这么着,参军才短短八个月,我就被火速提拔成了班长。

我呆的那个七连,给周边的少数民族村子建了个临时小学,离中越边界特别近,就200多米远。

虽然炮火摧毁了六顶帐篷,不得不搬了六次家,但山里头,孩子们的读书声还是响个不停,跟那轰隆隆的枪炮声混在一起,在山间飘荡。

连队在挑选老师的时候,因为我各方面都干得很棒,再加上我以前教过书,有经验,所以就很顺利地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。

晚上,领导找我谈话,告诉我组织的安排,我当时心里一点底都没有。

我之前琢磨着,凭我这身手,以后进军校那肯定是手拿把攥的事儿。不过呢,要是接了手那个“帐篷小学”,恐怕就得跟我当军官的梦想说拜拜了。

那天晚上,我整整一夜都没合上眼。

我琢磨了好久,说到底就一件事,我当初为啥想当兵呢?到了第二天,我就直接去找连队的党支部,交上了我的保证书。

我打算拿自己这不长的当兵日子,去点亮边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之光。

接下了那个“帐篷小学”后,发现里面只有21个小朋友。我就琢磨着,咋样才能让更多的小孩,都能享受到知识的光芒呢。

我顶着风雨,开始走街串巷,跟现在那位女校校长张桂梅一样忙活。

我费了好大劲劝说当地的乡亲们,让他们把孩子送去读书。

走访了一个月,确实挺不容易的,但感觉特别值。现在学生人数已经涨到了60多个了。

为了帮家长们省心,我把学杂费降到了最低,而且还经常用自己的补贴去买教学材料。那些家里条件不好的学生,我也会帮忙交学费,给他们添置文具啥的。

1999年1月份,我拿到了“国际青少年反贫困奖”,奖金一共有1000元,我全都拿出来帮助那些家里穷上不起学的孩子了。

这八年多时间里,我陆陆续续拿出了快2000块钱,帮那些家里穷的孩子交学费,保证了没有一个学生因为掏不起学费而没法继续上学。

这么多年,我一直在老山这块地界上忙活着,从没觉得累。“流动课堂”渐渐地有了名气,我又是校长又是教书先生。

我记得,自己一直在不停地忙活,忙到连一个完整的回家探亲假期都没捞着。就连回去结婚,也是火急火燎地三天就办妥了。

为了把课上得更好,我自己掏钱买了好多教学资料和书本,还老给老家那些做老师的同学写信,一起聊聊怎么教书,这样一步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。

快到老兵退伍那会儿,家里人都特别希望我能够回去,大家聚一聚。但每次吧,我都没能让他们如愿。

1995年的时候,我已经在部队里多待了两年,按规矩得退役回家了。

当我快要结束兵役的消息传开后,村里那些实在的乡亲们成群结队地来到部队,一遍遍恳请我别离开。

几个村子的头头一块儿给部队的头儿写了封信,还叫上村民们一块儿在信上摁了手印。那里面有个七十多岁的杨奶奶,她一手拉着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孙子,站到部队领导面前,眼泪哗哗地流:“周老师可不能走啊,咱孩子们离不开他呀!”

瞧到这幕情景,我忍不住眼泪直流。

1996年新学期,环境真的挺差的,导致没有老师愿意来。没办法,我就只好去求在贵州平坝县教书的老婆,让她来帮帮忙,一起教学。

我老婆特别明事理,她那边的工作不干了,直接搬到了老山脚下的芭蕉坪这儿来。

1997年4月份的一天夜里,我老婆早产了,但那时候大半夜的,周围压根没医院。我一着急,就照着《妇产科学》那本书上的步骤,自己动手给老婆接生了孩子。等孩子一落地,我就给他起了个名儿,叫“周篷生”。

老婆生完孩子后得住医院,可我因为教书的工作实在太忙,没法去医院陪她。

老婆没怪我,就简单说了句:“我明白,学生们需要你。”

努力终究会有回报。那所在战争年代,临时搭建起来的“帆布小学”,如今学生的入学和升学情况是一年比一年好。

之后,“简易帐篷学校”有了大变化,啥设施都配全了,引得好多县城的老师都主动过来教书。

同时,我也得到了好多称赞和各种奖项。

看到这些成果,我心里明白得很,绝对不能对自己松懈,干工作得认认真真,一点马虎都不能有。

最后,我当军官的梦想真的成真了。因为表现优秀,我被挑中去军区参加干部培训班的学习。

后来,我逐渐成长为一名令人自豪的解放军实习军官!

记者问我,当上了军官,我是想在科技练兵的大舞台上大展拳脚呢,还是说想回到那个“帐篷小学”,继续去教书带孩子?

我这样说:“部队哪里需要我,我就往哪儿去。”

冰点历史,天天都会上新历史方面的文章,期待您能来瞧瞧,我们哦!



相关资讯